而真正在台灣現代民歌史,具影響力的是胡德夫、李泰祥和施孝榮。在原住民族主體意識、音樂文化與市場回應都各具貢獻,只還不到,讓大漢族中心的主流社會醒過來,看待族群平等的程度。
原住民族的生命觀很開闊,信什麼宗教都可以,但祖靈總是無上崇高,讓人敬畏的,飲酒作樂前先敬祖靈是不可或缺的。其實和中國上天觀相似,近於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然而台灣從專制漸趨開放的過程,是嚴重假現代化與民主之名,行資本與殖民剝削之實,原住民族又一度又到壓榨與創痛。
因而在「憤青時代」的李泰祥就曾說:
「我是野蠻民族。僅僅是我的上一代,還在拿刀拿棍!叫我怎能搞出那種軟綿綿的東西?在我,一切都是單純的、直覺的、原始的、和粗獷的。我的脈管中流的是這種血液。」
1996年與「黑名單工作室」音樂組合,合作完成《搖籃曲》;97年與陳明仁、林廣財、雲力思、桑布伊、陳主惠等成立「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結合社運與音樂,回饋部落,漸漸又在樂壇發光。
他曾給我講過一個笑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初到淡江讀書時,看到一大片草原美麗青嫰,迫不及待掏光口袋的零錢,打長途電話回台東給媽媽:
「媽媽媽媽趕快把牛寄上來?」
「擠牛?敢(幹)什麼?」模仿媽媽獨特的漢語原住民腔。
「這裡有一一一(拉長音)大片草吃不完!」
哪曉得是淡水高爾夫球場!
原住民的聲音在大眾社會依舊虛弱,直到1992年德國樂團Enigma在《Return to
innocence》專輯中,混音取樣引用郭英男和馬蘭吟唱隊的「飲酒歡樂歌」,1996年成為亞特蘭大奧運宣傳片主題曲,引發原住民音樂著作權訴訟案,造成轟動的新聞事件,郭英男成了國寶,在魔岩唱片製作發行《Circle of Life 生命之環》與《Across the Yellow Earth 橫跨黃色地球》兩張世界音樂專輯。因而與國際接軌才能讓原民音樂為世界所熱愛,當年郭英男在法國和紀曉君在日本的知名度都遠高於台灣。
而2003年由十月影視與王曙芳製作,國際知名大提琴家大衛達林(David Daring)與霧鹿布農族合作的《Mihumisa(n)g祝福你》,讓布農族傳統歌謠與現代樂產生優質的碰撞,也得到很高的讚譽,但在國內少有迴響。布農族的王恩宏第一張專輯《Biung》,以布農族母語傳統和創作為主,卻沒受到肯定,後為現實所迫,改走流行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