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棒球課》來愛棒球吧!


教世新新聞寫作課時,正式課綱講完,試圖講堂棒球課,讓同學多認識棒球,可是怎麼開始呢?講什麼好呢?難倒我自己!硬著頭皮講規則,有一年改講做記錄,我承認都失敗了!

可修課的學生對棒球認識淺,或根本不愛棒球,我誤以為在台灣愛棒球是應該的,至少粗淺了解也是必須的。事實上是我太過一廂情願,後來補充課程再沒談過棒球。

〈本文原載職業棒球雜誌2016年2月號〉


深深自省,發覺以規則和記錄法做為棒球入門,未免艱澀了一些。如果從個人體驗為發端,更容易讓旁人感同深受。自問是怎麼愛上棒球的?有了愛,才能相信、理解、深入,年歲一長,就觸摸到球心,崇信所散發出的道理、精神。

所以是怎樣愛上棒球的呢?以我來說,比年輕的球迷是有點久遠了!在那少棒狂熱的上世紀60年代,似乎睜開眼看得球賽,打收音機聽得到轉播,走到街巷就有人玩棒球,小學有校隊甚至班隊,想遠離棒球都有點難。

接觸才能愛上,而不是先學規則或做記錄。現在孩子福氣,球迷爸媽帶孩子一家人上球場,觀賞球賽、吃便當、零食、飲料、吶喊加油,或者跳到加油跟美美啦啦隊一同歌舞、喊口號。家長有沒有跟孩子聊棒球,教他們認識棒球?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對長大後的孩子,那是快樂的記憶。我童年蠻苦的,家窮又得了小兒麻痺,行動不便,七歲前都用爬的。我不愛老待在家,常偷爬出去玩彈珠、尪仔標、放風箏,克服困難開心就好!把報紙用橡皮筋綁成球狀,往牆壁丟再彈回來接,投到手痠都甘願,現在回想其實蠻寂寞的。

然後總算出現另一個小孩,看我孤單,撿了支木棍走到牆前要揮我的球,想辦法不讓他打到,但怎麼可能?我又不是「魔投」陳智源或許金木,每當他打中了就又跳又叫:「全壘打全壘打全壘打!在我身邊繞場一周。

他一打到球我要爬去撿球,太慢太耗時,那小孩就叫在一邊看的小孩,到我後面當撿球員,撿久了無趣,就來投或打,有時我也嘗嘗揮棒之樂。這過程就認識棒球了!更重要的是,交了朋友,懂得到互助。


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棒球入門了嗎?要愛上棒球。不是坐在教室聽規則、做記錄,是到空地傳接球,暢快享受揮棒、跑壘之樂,或帶全班到球場接觸棒球的氣氛,呼吸棒球的味道,那麼愛也就開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