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台東原住民族音樂旅路(之一) -南王、都蘭及鐵花村的原音繚繞

原本對台灣原住民族及其歌謠十分陌生,卻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原住民族一直有緣相遇好比在生命的土壤裡埋下一些種籽歷經歲月風物與陽光雨露後成了心底重要的人生歌詠與深刻的旅路

台灣西半部擁有眾多原住民族,比如噶瑪蘭泰雅賽夏布農鄒族排灣魯凱等等都能歌善舞,音樂人才輩出。但一般而言,想探訪台灣原住民族歌樂之路,台東最是必訪的音樂名勝。

<照片一>


(圖說:台灣原住民族祭典的傳承性與文化歌舞之豐富,美不勝收。照片為高雄茂林多納黑米祭,台灣攝影家謝三泰提供)

「山地歌王」萬沙浪便出自台東卑南族。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萬沙浪「愛你一萬年」、「海鷗飛處」、「美酒加咖啡」等歌曲,人人朗朗上口,我最愛「娜魯灣情歌」深情又力量,律動感出色,是當時漢人流行歌曲所沒有的。雖非原住民民謠或創作,但洋溢原住民風格,成了萬沙浪具有標幟性的代表歌曲。

那時單純覺得萬沙浪風格獨具,對台灣原住民族還是一無所知,到台北讀書,宿舍寢室上鋪住著一位膚色黑黑的同學,漢名叫「童春慶」,帶我認識什麼是「山地人」(當時尚未有「原住民族」這個專有用詞),借我讀些當時左翼的禁書,不過我都一知半解,只感覺他有滿心的壓抑、憤慨和鄉愁,無意間哼著我聽不懂的歌,十分惻動心懷!

半學期後他不見了,好像轉學了。我再遇到「童春慶」都隔了快20年了吧!他已使用族名丹耐夫正若發表他創作的排灣族語歌曲,也因為政治與時代開放,接觸越來越多原住民族歌謠,在主流社會讓普羅大眾有所聽聞,從校園民歌時代胡德夫「美麗的稻穗」、沈文程、北原山貓、檳榔兄弟的「林班歌」,到近年王宏恩陳建年、巴奈庫穗、毛恩足的母語創作歌曲,或紀曉君、桑布伊、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的古調在金曲獎大放異彩。原住民族音樂與藝人,不論是張惠妹、張震嶽A-Lin、昊恩、家家或部落未被知曉的音樂人,都是台灣珍貴的資產!

<照片二>

 
(圖說:於台東卡地布部落舉行的卑南族聯合豐年祭,作者攝影)

行前多認識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與歌曲,是有好處的,避免鬧笑話。說起我對原住民族的無知非常可笑,因為他們歌中風景常有海洋山林,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原住民族都住在山上或海邊,像我家鄉台灣嘉義就在阿里山腳下,山上有鄒族,湯蘭花、高慧君、高蕾雅、安欽澐、高山阿嬤等歌手都鄒族人。可也有原住民族是位於平地,主要在花蓮和台東,西部關西鎮、南庄鄉、獅潭鄉、魚池鄉也有平地原住民。

不論是從南部大都會高雄搭南迴鐵路到台東,或是台北市搭火車到台東火車站,沿途窗外都可以瀏覽台灣東海岸美麗怡人的山海風光,本身就是一種洗淨都市塵囂的享受。到台東火車站(台鐵台東新站)出站後,沿岩灣路101巷行至文昌路右轉,直行穿過卑南文化公園至台9線,就到南王部落,搭客運車、計程車或租機車都很快。

有時我搭飛機,朋友沒空到台東機場接,搭計程車,就跟司機講:「台東市更生北路575巷附近」,就到南王里了。萬一迷路就問,台灣有句俗諺說:「路生在嘴裡。」相信熱情的台東人,都很願意為旅人指路甚至帶路。

<照片三>


(圖說:南王部落傳統文化活動中心,作者攝影)

15年前,音樂製作人鄭捷任邀我一同到卑南族南王部落(也稱為puyuma普悠瑪,台鐵自強號普悠瑪列車便取自於此),卑南族八社之一,位於臺東市郊近卑南鄉的南王里,東至鐵路,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西、北至卑南山。是我初次深入認識平地原住民族部落,住進紀曉君舅舅曾志偉(鐵洛)位於卑南鄉南王東街的家,比一般觀光客更深入認識原住民族部落的獨特性。

邊喝茶聊天,邊告訴我關於南王部落的淵源、傳說、故事、祭典、禁忌,穿插無數笑話,這個部落的精神輪廓在我心中於焉成形。

也許是因為鄭捷任特別向他們介紹我的身份、背景,也把捷任當成自己族人看待,對我的到來十分歡迎,熱情招待,但對一般觀光客還是有防備的。所以到台灣各原住民族部落遊歷,最好由該族人或熟人引介,比較有不同於走馬看花的收穫,至少不會莫名其妙碰觸了該族忌諱還不自知。

記憶中,在南王是從「美麗的稻穗」這首歌開始談起。「美麗的稻穗」最早我是在60年代校園民歌時期《西出陽關》唱片裡,聽胡德夫與楊弦唱過。千禧年後聽紀曉君和陳建年唱原作者陸森寶傳承下來的版本,每每觸動心弦,因而南王人一一為我好好說說「美麗的稻穗」的作者陸森寶的故事,有人稱他為「卑南族音樂歌謠大師」或者「卑南族音樂靈魂」,不管什麼封號都令我十分嚮往。

當散步於卑南文化公園時,遙想熱愛音樂和體育的農校老師,浸淫於歌謠創作的世界中。有個故事說陸森寶姐姐上山砍柴,忘了帶水壼,很渴,看弟弟陸森寶來了,很高興叫他回家提水來,等了大半天卻不見蹤影,就走下山去,途中遠遠看到一名少年和農夫談天唱歌,非常快樂。原來陸森寶路上遇到這名農夫,聽他唱起歌來很好聽,就停下來請教農夫,而忘了要回家提水這件事。後來為寫歌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隨身帶著紙筆到農田,耕作時也不例外,靈感一來寫著歌,種田的事都忘了,常挨老婆罵,他依然樂此不疲。

陸老師寫好了歌就教給吳花枝、曾修花等等學生傳唱,說著南王朋友就拿起吉他唱幾句,感覺陸森寶精神長相左右,我去的那些年曾修花女士尚在世,她就是紀曉君、家家敬愛的外婆。而陸森寶也是陳建年外公,2000年第11屆金曲獎大爆冷門,以《海洋》奪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紀曉君獲最佳新人獎。此後南王部落一直很金曲獎很有緣份,有媒體稱為「金曲村」,得獎是其次,最珍貴的是陸森寶創作精神永續傳承,好比是一種文化香火永不熄滅,最是動人。

<照片四>

(圖說:大獵祭中長老帶領部落上下傳唱古調,南王部落長老陳冠年攝影)

通常選在年底卑南族「大獵祭」及跨年期間「年祭」拜訪南王,外地工作的族人大都會回到部落參加祭典,一次可看到好些朋友。有一年在大獵祭跟他們一同到野外獵場營地,體驗長老們帶領男性族人,以卑南古文傳唱狩獵古謠及其他古調,在篝火前感受他們與祖靈溝通的方式,還有間歇地聽到壯男們誇耀彼此打獵的技術,雖聽不懂族語和古調,但濃濃的莽野、神秘氣息,反而教我這個漢人在無窮盡追求西方科技價值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文化大塊塊的遺落而不自知!

最熱鬧的是1231日當日早上,迎接從野外獵場歸來的男性青年與成年族人,婦人早就準備好花環、糯米粿、檳榔等傳統吃食與酒,在凱旋門迎接親人,為長輩換上尊貴鮮麗的傳統服與帽子,青年們戴上花圈與族服,圍聚在搭建的圓形會所(Palakuwan)前歌舞,整個過程有著濃厚的部落儀式性,外人最好遠觀不要誤入他們的傳統儀式中,想拍照最好經過允許,否則惹人厭是難免,最好有他們族人引導出入、進退,不然很容易冒犯禁忌,傳說他們是巫師之後,小心惹了禍端。近來大旅行團常影響原住民族祭典順利進行,都拒絕觀光團參觀。

所以到南王部落還是以三兩旅人最宜,尤其1231日深夜至隔年新年元旦的跨年「報佳音」,隨剛升上萬沙浪(vangsaran卑南語成年階級)的男子,由部落長老帶領,前往拜訪部落內所有的族人住家拜訪,有與異性相識訂情或新年祝福之意,到新年11日清晨也安慰喪家(過去一年有親人辭世的家庭)遠離哀傷,現在比舊時開放多了,族人都可以自由參加,甚至外國遊客也加入隊伍後一同遊街唱歌跳舞,前導的換成一把吉他,以傳統歌曲夾雜南王前輩陸森寶先生的族語聖歌或陳建年創作歌謠,比如「野火」、「懷念年祭」或「故鄉普悠瑪」等等,比聽演唱會更親近他們原住民族的歌謠與靈魂。

<照片五> 



(圖說:南王年祭連串歌舞活動不輟,南王部落長老陳冠年提供)


接著年祭還有成串的傳統祭儀,主要是成年禮及除喪,像我這種體弱的漢人經前一日早上「大獵祭」到新年清晨的「報佳音」,早就支撐不住了!讓我非常佩服他們的精神、體力,為傳承部落文化堅持不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