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天氣燠熱,人們喜歡做些親水的活動,即使只是到海邊走走,看看藍天、浪花,都覺得心曠神怡。各種音樂節也常在海邊舉辦,以新北市國際貢寮海洋音樂祭最富盛名,每年吸引二十萬多人參與,一邊看搖滾樂團表演,一邊親近海洋,讓年輕人趨之若鶩。
有種樂風確實十分海邊。那是1960年代初盛行於美國南加州的「衝浪樂(Surf Music)」。吉他名家狄克戴爾(Dick Dale)以早期的電吉他及音箱,彈奏出殘響與回響效果,讓人聯想到衝浪,人們尊他為「衝浪樂教父」。
最為台灣熟知的歌是「投機者樂團(The Ventures)」演奏的「管路(Pipeline)」,因為黃俊雄布袋戲拿來當配樂,而讓人耳熟能詳,聽那律動感好有海浪味。以衝浪樂崛起,最有名的樂團是「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成名曲就叫「衝浪 (Surfin)」,很多單曲都和海邊、海浪、夏天、派對有關,充分反映南加州衝浪文化。
台灣海洋文化成形得較晚。不過很多流行歌曲仍具有海洋氣息,像1970年代著名的歌手萬沙浪,演唱風格十分熱情,部分歌曲有舞曲感,比如「風從那裡來」、「娜奴娃情歌」、「海鷗飛處」等等,女歌手像歐陽菲菲唱的「熱情的沙漠」、「嘿嘿Taxi」,甄妮的「愛的奔跑」等等,這些動感歌曲都很適合在海水浴場或泳池畔播放,點綴氣氛。
應景歌就不外是孫燕姿的「一樣的夏天」、陶喆「沙灘」、周杰倫「陽光宅男」、S.H.E「夏天的微笑」等。反倒本身就喜歡衝浪、滑板、騎自行車的張震嶽,很多作品充滿夏天的氣息,像「討厭夏天」、「就是喜歡你」、「雙手插口袋」、「破吉他」等,表現出他自由開闊與灑脫浪漫的個性。
對於參加過海邊音樂節的樂迷,脫拉庫樂團的「我愛夏天」,不但是夏天的代表歌曲,也是貢寮海洋音樂祭樂團常拿來翻唱的經典,好像到了七月海洋音樂祭不唱這首歌就不算來過似的。歌詞很簡單,到海邊交朋友,或期待發生一段戀情,那熱血搖滾所傳達的就是年輕人心中的渴望,很容易引起廣大的共鳴。流行的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學問,而搖滾常是最人性而純真的。
直接與海的主題相關,也可以說最流行的是張惠妹的「聽海」。大部分都覺得夏天、海洋的歌,應該是快樂、活潑的,但在歡樂之後,帶來的是離別與不捨,經過一些歲月,又看到海,滿滿的思念及回憶,就像海濤一樣在心中洶湧,所以有人唱「聽海」:「聽,海哭的聲音,嘆息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不清醒。」淚痕就爬在臉頰了。可見,海的表情非常豐富,有歡笑也有憂傷。
這些歌都和夏天、海洋有關。這讓我想到早期海洋音樂祭是有主題曲的,當年一早進去福隆海水浴場,也就是海洋音樂祭的場地,沙灘上輕輕播放著卑南族歌手陳建年的歌曲「海洋」,聽到這首歌就曉得海洋音樂祭要開始了。活動結束,主辦單位就會放阿美族的「太巴塱之歌」,整首歌由阿美族語的虛詞「Ho hai yan」等構成,有海洋、海浪、潮汐等等的譬喻,所以最早海洋音樂祭叫「Ho
hai yan海洋音樂祭」,非常貼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