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巴奈與那布年表


巴奈
1969年生。爸爸阿美族,媽媽卑南族。台東女中畢業。
1990年以漢名「柯美黛」與滾石簽約。
1995年唱片約滿,進入傳承原住民樂舞文化的「原舞者」,並以「巴奈」為名
2000年加入角頭唱片出版《泥娃娃》個人首張專輯。生下一女,獨自扶養。
2001年《泥娃娃》獲得中國時報2000年度十大華語專輯、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0年度十大優良專輯。參加台東南島文化節。與陳建年一起合作推出演唱會實況專輯《勇士與稻穗》。
2005年遷回台東,串連台東當地的原住民歌手,在都蘭「月光小棧」、「糖廠咖啡館」演唱,以音樂投入社運,反核廢、支持樂生、聲援圖博、為莫拉克災民發聲。

2008年由李康生身兼導演的電影《幫幫我愛神》中,巴奈演唱插曲《愛神》與《但是又何奈》。演唱都蘭音樂創作營學員共同創作的心血結晶《停在那片藍》。
2009年與台東在地音樂人潘清添(都蘭頭目)、巴奈、那布、龍哥、達卡鬧、志雲、拉瓦告、玉琴、思瑜、佶佬等等組成Message樂團,發行首張同名專輯《MESSAGE》,主張以音樂的方式表達現代原住民的處境及對自主權利的爭取。
2008~2009年開始參與內本鹿霍松安家族家屋重建行動。
2011年八月為紀念88風災,發表新歌「沒關係」。12月於台大男舍外草皮與Suming一同為花東議題而唱【花東音樂會】。
2012728日舉行一場「沙灘、海洋、fudafudak─永遠的天堂」音樂會,用音樂與藝術表達守護東海岸的決心。
10月與Message狼煙樂團為文化根脈、群族呼聲《流浪10.相聚在路上─2012流浪之歌音樂節》中演出。
2013年全台巡迴演出50場「給孩子們,非核家園」巡迴演唱會。
2014年參與的阿美族童謠錄音計畫,10月《Niyaro nu wawa 小孩子的部落》童謠專輯出版。1227日「也許有一天」香港演唱會。1231日與那布正式結為夫妻。
201531日與那布參與蚵寮漁村小搖滾;12月參加【女巫祭】女巫店20週年音樂祭。
2016520日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演唱《黃昏的故鄉》及《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2017年在凱道為捍衛原住民傳統領域展開長期抗爭,每夜舉辦講座和傳統歌舞教學的「原轉小教室」。三月在凱道教英國民謠歌手喬絲史東唱卑南古謠。四月在凱道製作、錄音EP《凱道上的稻穗》。6凱道部落戶外「沒有人是局外人」音樂會。63 日後移往台大醫院捷運站一號出口處繼續表達訴求。
20171025日台灣音樂國際交流協會,頒予「硬地英雄獎」。

那布
1964年生,布農族霍松安家族
一直強調寫他是「內本鹿文史工作者」就好。但我們還是補充部分學經歷。
就讀關渡基督書院,沒畢業
回鄉到布農文教基金會參與文化重建及庇護工廠
海陸特勤隊退伍
90年代,那布已投身原住民覺醒運動,回到草根回到老家
95年與巴奈認識,直到現在都是人生伴侶
擔任台東縣延平鄉布農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文化部長
與阿道‧巴辣道共同創立阿桑劇團,曾主持部落劇場全國巡演藝術指導。

2000年《長虹的跨越》、2001年則推出《太陽‧百合花‧百步蛇》
2001開始重返內本鹿活動,和布農族人開展了一年一度的返鄉之行,走到台東、高雄、屏東三縣交界的內本鹿地區,尋訪被歷史淹沒的二十四個古舊部落遺址。
2002年企劃「內本鹿布農族舊部落地圖製作」踏勘活動
2008年後,多與巴奈一同行動。



巴奈與那布獲台灣音協會2017「硬地英雄獎」

台灣音協一年一度硬地英雄獎今天( 25)下午兩點在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後的228紀念公園,頒給長年以音樂、歌唱和行腳獻身反核與原運的巴奈和那布。

包括台客電力公司、Trash、查勞巴西瓦里、放客兄弟、湯運煥、搖滾主耶穌、小護士、駭客樂團、恨情歌樂團、紅花樂團、粉紅啤酒、毛恩足、台北市街頭音樂發展協會等等,獨立樂團與音樂人都到場,為巴奈和那布讚聲,彰顯硬地英雄獎為夢想永不放棄的精神。

巴奈和那布在頒奬中表示:「真正的英雄都被殺死了,我們現在做的只是呼求正義。」
同時又強調:「音樂是我們最會做的事情,我們就把這件事做到好,讓音樂成為夥伴的力量,也能感染更多人,一起走出我們的路,守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與後代的孩子有機會在這塊土地上過自信的、自在的生活。」

在場的樂團與音樂人也深有所感,但還是認為巴奈與那布十足是硬地英雄。


台灣音協理事長朱劍輝則認為,音協「硬地英雄獎」,來自於Indieindependence,含蓋獨立自主的音樂人、樂團、廠牌、唱片行等等相關領域,不只是DIY精神,還擁有明顯的個性及獨特風格,由創作、演出、錄製、出版、行銷等等層面,都有獨到的創意,並且勇於付出,發揮社會影響力。

「而巴奈與那布完全符合這些精神,不只讓原住民部落有所深思與覺醒,也讓音樂界深為動容,並願一同努力往一個公平、沒有歧視的社會邁進。」

朱劍輝也指出,·很多音樂人因為工作的關係沒到現場但像許景淳、李欣芸、羅思容、何欣穗、舒米恩、桑布伊、郭明龍、董事長樂團、張三李四、李奇明(八十八顆芭樂籽)、男子漢樂團、原音社達卡鬧、阿修、黑孩子樂團、阿努、沈霧樂團、少女卡拉樂團、蓋米美樂達樂團等等,都願具名支持巴奈與那布。


巴奈與那布從朱劍輝與台北文化獎得主客家音樂人黃連煜手中接過獎座,典禮在巴奈製作且誕生於凱道的EP《凱道上的稻穗》音樂聲中結束。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舊文重刊〉巴奈Panai流浪記

 ◎口述:Panai 記錄整理:翁嘉銘

Panai(巴奈),漢名柯美黛。父親卑南族、母親阿美族。民歌手,出過一張專輯《泥娃娃》,前「原舞者」的團員。我常去「女巫店」聽她唱歌,每一首創作都撩人心緒,歌中鬱結、悲痛且真切、動人,像是凝視月亮後,垂落的淚。於是,我去找她,讓她說故事,像她寫歌一樣,叫「巴奈流浪記」,一則青春漂泊的感言。以下都是巴奈的話。

父母親很早就分居了,在原住民部落很多是這樣,就是人家講的「媽媽跑掉了」。爸爸忙著工作賺錢,我從小唱歌給自己聽,讓我跟自己玩耍,自己陪自己長大。

讀台東女中時很單純,什麼都不懂,失戀就很傷心,決定要離開這一切去流浪。那時三毛的作品《迴聲》專輯裡,有首歌叫「飛」,我完全投入歌詞裡面,人就走了,以為在演戲,帶個包包,跟朋友借一把吉他,流浪到高雄!

在高雄民歌餐廳唱歌。長得又高又黑,剪了很短的頭髮,聲音那麼奇怪。常覺得為什麼別人看我的眼神那麼奇怪?我不喜歡我自己。不喜歡自己,還要讓別人感覺「你懂什麼」;比如說,我看你在吃冰棒,我絕對不會去跟你說:「給我吃一口好不好?」只會走開,心中想說:「冰棒有什麼好吃的!」其實我是想吃的。

走唱生活裡,日子搞不清怎麼過下去。在高雄唱一次是二百五十塊,一禮拜十班的話,一個月收入一萬出頭,很窮,但餓不死,又可以唱歌。一直以來,唱歌這件事,讓我平衡了生活的不順,可以把日子過下去。就算我這麼不快樂,但從來不會想去死好了、放棄一切不要活下去,沒有!

唱了很多城市,岡山、台中、鹿港、台北、宜蘭、台東,唱倒很多店。比較大的轉變是和滾石唱片簽約,在那個年代是「哇!滾石耶~」簽了六年,朋友都明顯看見我的改變,可能很得意,有時又很沮喪,起起伏伏,其實是不好受的。

那時假裝喜歡自己,假裝自己很美,學著打扮自己,學著像別的歌星那樣。不過,這都是假的,很快就凋謝了。但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怎樣過日子,長時間被不理會時,就得自己安排自己。

1995年十一月進「原舞者」。當時我的歌星夢還很清楚,但放著不管,直到歌星夢睡著了,就想應該到「原舞者」好好學習,學原住民歌舞。我從小愛唱歌,也唱歌那麼多年,卻從來不會唱原住民的歌。也在那時開始想,我原住民血統這件事。

很喜歡「原舞者」的生活。「原舞者」有很多田野採集、文獻資料、部落老人家的歌聲、音樂、書,只要願意學,磨鍊自己,一遍又一遍,了解歌詞和意義,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每天做這些事就很愉快,那種文化美好的資產,是很迷人的。大家手牽手,唱歌、跳舞,那種安全感,妳存在的感覺很清楚。大聲唱歌、表演,人家就大聲鼓掌啊!很熱情,去接受那個掌聲,笑得很燦爛,就覺得那是應該的,你欣賞我吧!

千禧年第一天太麻里迎曙光,跟「原舞者」去表演,來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台灣長大的人,不管是漢族、客家,還是原住民,上萬人在太麻里邊,夜空下、海邊唱歌跳舞,太美了!這個意義比去國外表演,得到的稱讚還重要,還令人高興。


答應角頭音樂出版個人創作專輯,但一直想,出唱片幹什麼?後來,有個嫁到美國的好朋友,她沒聽過我的創作,有一次回來聽了兩首,就對我說,「真的很棒。」她回美國不久,傳來消息說,她得腦瘤死了。我就想,應該要出版,因為不曉得明天人會怎樣?你看,好朋友來不及分享我的成長,就死了。中間還反反覆覆過,到決定生小孩後,出唱片這件事就容易了;生小孩都可以了,出張專輯算什麼!


現在再聽自己的作品,有時聽著聽著忍不住就掉眼淚,不是好不好聽的問題,而是我聽到自己在說什麼。唱歌和創作比較接近我的心理世界,可是哪有人每天拿著心理世界過日子的,那多悶啊~~總要有生活能力吧!生活很殘酷的,該吃飯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