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在歷史長河似乎太短,未來史家或許兩個句號就結束了,如果有所謂流行歌曲史家,專注爬梳台灣1980年代流行音樂發展與變遷,會發現轉瞬10年卻充滿驚奇曲折,不同流行音樂勢力在墜落與飛揚間,似永難歇息的飛瀑又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回首已百年身。
歷史往往看得越短就越殘酷。1980年除黃信介叛亂案確定,中共四人幫受審外,市井小民關心的是「帽子歌后」鳳飛飛最轟動的綜藝節目「一道彩虹」下檔,以後日子要怎麼過啊!鳳飛飛在節目尾唱了「我是一片雲」,雲是綁不住的。同年鄧麗君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手獎,演唱的名曲「何日君再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最受喜愛的歌,「白天聽老鄧(鄧小平),晚上聽小鄧(鄧麗君)」的順口溜成了時代印記。這兩大流行樂壇事件標誌著鳳飛飛與鄧麗君時代,走過了尖峰後漸行漸遠,商業化校園民歌席捲半邊天,新英雄是「黑旋風」羅大佑。
■「黑旋風」羅大佑
80年代初民族主義色彩濃厚,以楊弦為代表的「現代民歌」已成回憶,楊弦想做佛教音樂。年輕人好歌喉彈一手好吉他的都湧進民歌西餐廳駐唱,混口飯吃也希望受唱片公司青睞,謀一紙合約不無明星夢,土地情感與音樂使命還在腦後。待「羅大佑旋風」吹來,推翻一般民歌手出頭的方式,沒參加過歌唱比賽,編曲、製作、錄音、行銷等等創作與產銷流程,在唱片業都是新穎而獨一無二,試圖向西方唱片工業看齊。
還記得當時有家電台考聽眾,請問:羅大佑在「未來的主人翁」裡唱了幾遍「飄來飄去」?這時羅大佑不只是當紅歌星,也是文化寵兒,得到新聞媒體與知識分子的熱烈議論和擁戴,成為台灣搖滾的化身。當時誰敢直接在唱片文案上對台灣種種畸形怪狀大加撻伐!對新聞局歌詞審檢制直言不爽!不上電視打歌,還曾痛罵來訪的影劇版記者。依現在的眼光看,他為台灣後來的創作歌手走出一條另類之路,但後浪大都成效不彰,比如薛岳、趙一豪、紅螞蟻、青年合唱團等等。
■美聲當道,情歌不變的主流
事實上1980年代歌壇還是美聲當道,比如蔡琴、潘越雲、蘇芮、鄭怡、費玉清、齊秦、文章等等。我們是個講究聲腔而忽視音樂整體聆賞的社會,從傳統戲曲時代至今未變。丘丘合唱團是個異數,金智娟的粗嗓、樂團形式和流行搖滾樂風,在那時都是突破性,「就在今夜」、「為何夢見他」等歌都紅極一時,只可惜曇花一現,離「樂團潮」還很遙遠。情歌且要俊男美女、好唱腔,是歌壇的「超穩定結構」。
情歌永不退流行。80年代前幾乎是瓊瑤的年代,之後校園民歌也是要談情說愛的,只是更生活味,更白話詩,更鄉村或城市民謠化,像「如果」、「抉擇」、「給你呆呆」、「恰似你的溫柔」等等。梁弘志是箇中高手;80年代起李宗盛、小蟲、童安格、王傑,可說「四大情歌高手」。
其間李壽全製作的潘越雲《天天天藍》,吳楚楚製作的蔡琴《此情可待》(專輯中「最後一夜」紅極一時)也都廣受歡迎,傳唱不輟。綜觀而言,李宗盛算得上是情歌聖手,從鄭怡「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開始,為潘越雲《舊愛新歡》,做了新台語歌先鋒專輯《情字這條路》、陳淑樺《跟你說,聽你說》(其中「夢醒時分」最紅),讓李氏情歌獨具一格,所謂現代都會女子愛情觀,李宗盛作品成為可堪學術研究的樣本,刻劃職場熟悉的假面又能流露OL渴愛的寂寞本心,深深觸動現今男女不可言詮的情弦,歌的記憶點明快又不乏詩意,在女性主義抬頭的社會脈動下,傾訴女人內在的委曲,是市場高招也打中女人的心,跟上海抗戰時代老歌與瓊瑤時代的舊氣息大相逕庭,台灣人覺得,我們是真的在唱自己的國語歌了。
■唱片工業的新時代
1980年代中期,製作人成了灌錄專輯唱片必要的專業配置,甚至也是一種宣傳。迎接唱片黃金時代到來,連帶錄音室如雨後春筍,編曲、錄音案子接不完,說明流行歌壇專業分工的時代全面展開。尊重專業也讓商業化更全面地掌管音樂生產的運作。
有意思的是,主導者有唱「自己的歌」的先行者、飛碟唱片老闆吳楚楚;也有搖滾信仰的開拓者台灣滾石雜誌轉成的滾石唱片,成為台灣本土唱片史的兩大「楚漢」,都扮演台灣流行音樂商業化與國際化經營的重要基石。
最商業化的手段當然是偶像塑造,王傑、張雨生、小虎隊、林志穎還有羅大佑、趙傳,都是針對不同消費群的偶像操作,也顯示台灣經濟起飛後,步入了消費社會,走向廣告影響市場的成敗,音樂或演唱實力不可或缺,不過在行銷和包裝拼戰中,本質受到輕忽,和速食名牌一般,在集體狂熱下滿足一陣又一陣的慰藉,跟現在選舉大同小異,有沒有能力不重要,選上才重要!
■異數僅僅是異數
從80年代主流歌壇的變遷,發現了時代性格與大眾情緒需求的動盪。由校園歌曲對時下主流媒體的叛逆,背起吉他、刷下琴聲開啟新音樂世代,當漸為新主流價值,成為大眾社會的一環,羅大佑崛起,顛覆官僚體制,配合民間社會的風捲雲湧,一派新氣象,似乎台灣搖滾的篇章到來了!怎料羅大佑僅僅是羅大佑,無法蔚為風潮,從「鹿港小鎮」走回「一場遊戲一場夢」。
宿命循環永無止境,或者說流行樂壇本就夢幻泡影,藝術本質或使命等等嚴肅的議論,成不了大氣候。90年代也許有水晶唱片、陳明章、黑名單工作、陳昇、林強、伍佰等等給人留下強勁獨特的創作力道、深厚人文意韻,在多年後依然值得回味,也一樣是異數。對現狀永遠不滿,對未來常常悲嘆,那是因為我們這些人不是真正的消費者,市場上需要的不是清醒和等待,只要下手和跟隨,不必思考!像羅大佑在「未來的主人翁」裡低迴不散的「飄來飄去就這樣飄來飄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