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湧樂錄»好想再彈一彈


跟音樂真正發生關係是因為吉他那是我上台北讀五專的事校園民歌風潮席捲校園學長很多是民歌手像任祥梁弘志羅吉鎮等等都是我們的偶像走在學校裡碰到十個有四五個揹著木吉他他們經常在涼亭裡彈彈唱唱,惹人稱羨。

我剛從南部到大城市覺得自己是害羞的草地人」,學吉他唱歌是時髦的、昂貴引人注目的並不敢碰它直到宿舍裡某間寢室流淌出優美的吉他聲實在太吸引我了就站在他門口聽著看著不忍離去他就請我進去坐後來變成教我彈琴唱歌再成為搭擋在學校的民歌比賽拿到了第三名

記得那次比賽我唱的是葉佳修的成名曲鄉間小路」,很符合我這樣一個鄉下孩子的思鄉愁緒得獎鼓起了我對音樂的熱情卻並沒有什麼的夢想,比如成為民歌手或拿它來賺錢只覺得那是一種陪伴在青春歲月無可言說的煩悶和孤寂裡找到一個出口抱著吉他彈彈唱唱心情就舒坦一些像永遠不會背叛的知己一般

父親很支持我學吉他想法較現實認為一技在身就不怕將來沒飯吃至少可以走唱維生家境不寬裕也願買吉他請老師教那是寒暑假回故鄉嘉義的事吉他老師住所離我家有段距離我必須把吉他綁在那輛設計給身障者用的手搖三輪車上大概騎著半小時才到

老師教的是那卡西吉他先彈音階再彈歌都是台語歌或日本演歌比如溫泉鄉的吉他」、「荒城之夜」,再來教一些探戈吉魯巴(Jitterbug)的彈法用意是以後讓我可以走唱或成為那卡西樂師父親有朋友來家裡找他喝酒就叫我彈琴為他們助興但心裡並不高興這樣

並不是討厭那卡西而是不愛當時酒家走唱的環境可是那年代窮孩子愛唱歌或彈樂器加上視障或身障經常都走上這條路台語歌后江蕙小時候就是唱那卡西出身的流浪到淡水成名的金門王與李炳輝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等我比較深入鑽研吉他歷史才曉得它的始祖魯特琴最早起源於北印度巴基斯坦一帶遊牧民族或駱駝商隊,遷徙、流浪時,彈琴講述歷史抒發心情也為吟遊詩人伴奏十分具有吉普賽的浪漫情懷可說穿了和那卡西走唱的情境十分相近

想來當時年輕的我執意要的是城市化的流行化的校園民歌住在學校宿舍裡幾乎天天聽那時陶曉清在中廣主持的中西民歌」,哥哥幫我買了台可收錄音機錄下節目裡頭好聽的歌學著彈唱那時候沒有人不愛披頭四巴布迪倫瓊拜雅娜娜等等外國歌手國內的我偏愛詩意濃烈的楊弦胡德夫、陳屏、齊豫李泰祥等等

有次學長黃大軍周治平叫我去民歌餐廳幫他們代班才偶爾上台獻唱跟那卡西走唱的感覺很類似雖說可以當成打工賺學費卻沒有從中得到喜悅那時期民歌餐廳還是以取悅客人為主你的歌聲要和牛排味打情罵俏戰鬥除非是成名歌手不然要鎮住全場得使出畢生絕藝才行那是我做不到的

我愛吉他只是它陪著我不孤單我愛唱歌單純想唱出我的心情和愛戀不要討好委屈不要被觀賞評斷儘管靠著«»等小歌本學會近兩百首校園歌曲最開心的不是拿來賺錢或得獎而是下課時和同學聊天彈唱看同學臉上漾著純潔的笑歌聲那樣愉快悠揚至今在我心裡還是最美好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