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冬天談球隊補強、球員交易、講合約肥瘦;快到三月時,閒話春訓或預測實力消長,棒球味依然十分濃厚。但這些年來常冒出醜聞,讓球迷驚愕、痛罵,尤其是禁藥事件,幾乎每年季後都要爆一個才干休!若說球季是燦爛的季節,那季後寒冬就成了「傷心季節」。
醜陋的事忘了就好,但記憶常常不是靠意志就能控制的。2007年「George Mitchell禁藥報告」(Mitchell Report)揭開棒球禁藥年代的序幕,包括Andy Pettitte、A-Rod、Roger Clemens、Barry
Bonds等等85位當時現役或退休球員在內,那痛啊!就如同棒球體上的108針縫線一般。
今年冬季耳根依然不清淨,有的消息不會只是空穴來風。去年季後賽結束,就有記者在問洋基總經理Brian Cashman,會不會把A-Rod交易出去?事後證明是洋基總裁 Randy Levine與馬林魚老闆Jeffrey Loria開玩笑引起的,然而「要不要交易A-Rod?」已經成為洋基高層頭上的一片陰雲,飄來飄去。
接著,去年12月初洋基宣布A-Rod臀部關節唇撕裂傷必須開刀,後來又說早在8月就受傷,當然人們就認為有藥的嫌疑,臀部受傷還能打近三個月?加上他有禁藥前科,懷疑是不免的。但負責開刀的醫師Bryan Kelly為他撇清,表示與過去使用類固醇無關。
手術順利後,洋基一下說A-Rod明星賽後復出,一下又說不排除整季復健。一週後《紐約日報》報導,美國緝毒署與大聯盟正調查在邁阿密名為Anthony Bosch的男子,涉嫌出售禁藥給球員,且與A-Rod熟識!《邁阿密新聞時報》更大篇揭露Bosch的客戶名單,當然也包括A-Rod在內。
儘管都還在調查中,目前不能說Anthony Bosch給球員的都是禁藥,不過,2009年Manny Ramirez禁藥事件,美國緝毒署懷疑是Anthony Bosch父親Pedro開的處方箋。這有點像「Mitchell禁藥報告」裡的關鍵「證人」:曾在大都會擔任球童和裝備經理的Kirk Radomsk與前洋基訓練員Brian McNamee。如果Anthony Bosch供出更多實情,很可能就是第二本「Mitchell禁藥報告」!
我是不樂觀的。歷經1992年5月,前防護員Curtis
Wenzlaff坦承提供Jose Canseco在內的二、三十名大聯盟球員使用類固醇開始;2003年,聯邦調查單位密秘藥檢,多達104人呈陽性反應;2003年查出BALCO藥廠提供Barry
Bonds、Jason Giambi、Gary
Sheffield、等使用禁藥;2007年「Mitchell禁藥報告」指出約5%球員測出使用禁藥;2009年有Manny
Ramirez禁藥事件。
或許有人躲得過!2011年國家聯盟MVP Ryan Braun藥檢未過,後來上訴成功無須禁賽。但光2012年大聯盟就多達8位藥檢未過,包括老投手Bartolo Colon與巨人外野手Melky Cabrera在內,有的還是二度違禁。
為什麼就是有球員願意冒險使用禁藥呢?有人說是壓力,有人說是貪念。不一定和球員合約、年薪有關。有的是一種巨大的得失心。大聯盟是十分光彩又競爭激烈之地,上去的不想下來,站穩的想要長期合約,有長約、肥約的怎受得了25轟變10轟?15勝的掉到投不了三局?要更壯更強!然後鋌而走險!成功慾有時是種偏執狂。尤其中南美貧苦出身的球員比率較高,上大聯盟家鄉就當是英雄,要他們由奢入儉地過活,說易行難啊!
還有一部分受傷或受過傷,在枯燥、單調、規律的復健日子,心情常陷低潮,聽說什麼藥可能讓自己早日恢復健康,甚至讓身體機能更堅壯,又不在禁藥名單內,自己便胡思亂想,如果以後回不了最佳狀態,可能沒球隊要,表現沒起色最後也是離開大聯盟,存著僥倖之心便姑且一試,就這樣毀了!健康因素以老球員居多,像Colon比較屬於這類型,但何嘗沒有心理因素。
另有一說是,職業棒球也是表演的一種,球員用藥讓自己更壯更強,就像歌星演員整型、美容、化裝一樣,可以取悅觀眾、粉絲,是必要的職業道德。但問題是,大聯盟不光是娛樂,比賽才是本質,公平競爭便不可失卻,違禁就是失格!我想,球迷們並不想看到欺騙或非法製造的MVP,球季後想聊的是怎麼克服層層的難關拿到塞揚獎,而不靠哪種化學成份奪得10勝,換哪一種藥丸可拿20勝!